小编以前发表过一篇文章详细地介绍过“色根”,大家可以翻阅下过去的内容来了解色根的含义,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。
当时说的主要是成品中的色根,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赌石中的色根。
色根在翡翠明料上的形态
相信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就是在一块翡翠原石中,经常看见一点状或者是条带状的、颜色比较深一些的颜色慢慢渐变过渡到相对较浅的颜色,这类颜色深一些的部位最集中的那一点或线就是色根。
翡翠原石的色根是翡翠原石中颜色聚集在一起的现象,可呈细丝状、带状、云露状、点状、块状、片状等。
色根除了有丝状、带状、团状等形状外,还有其他两种表现形式:
1、翠色分布均匀。
翠色分布越均匀,给人的感觉是翡翠原石的颜色和肉结合在一起,就像是翡翠原石肉质本来的颜色一样,也就是颜色跟底色几乎一样,这样的色根是最好的。
翠色越均匀,价值就越高。
2、活癣。
如果翡翠原石的色根过度集中,就会形成颜色很深的条带或斑点,行话中常称之为“活癣”。
活癣色泽翻黑,灯下显绿,周边渐变为绿色,所以有“绿随黑走”的说法。
虽是致色的重要原因,但却因为太过浓郁黝黑,所以也影响了翡翠的美观与价值。
色根在全赌石上的形态
色根在翡翠原石外皮的表现多为凹坑,形如漏斗,向石中间伸展。色根与绿互相联系,有几道色根就是好现象,因为爆色的机会大。
由于翠玉的绿生长在原石的内部,故不能一眼看到绿的存在,以前的老师傅要先弄湿玉皮,然后打灯照看,但也是靠经验估量,最主要的还是靠运气。
翡翠原石翠色有深有浅,深者绿多,浅者绿少。翠色也有生长的方向,纵的是立性,横的是卧性,也有斜倚的,是根据原石的形状作为基本的依据。
通常色泽浓的、强的、聚的或宽的那一方称为头,而色泽淡的,弱的,散的或窄的称为尾,不过翠色的头与尾变化无穷,看法应较灵活和有弹性,才能做客观的鉴别。
色根对翡翠原石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
1、色调。
色根的色调对翡翠原石品质的影响很大。色根的颜色是“色正”则直接影响翡翠原石的颜色。
中国人喜欢色正、颜色艳丽的翡翠,如色根是祖母绿色和色根是偏蓝暗绿色的翡翠,二者的品质就有着很大的差距,翡翠原石的价值也就会有巨大的差距。
2、色根有延展性。
色根具有延展性,意思就是有色根的石头,在皮壳上看到的是一点表现,但切开后,有可能色会大片的延伸和扩散到玉肉里面。
我们常说“宁赌一线不赌一片”,原因就是线性的色带会延展进石头内部,但有的“一片色”赌石,也是有可能切出爆色的,这就得看色上有没有“色根”了。
如果有色根,即使这“一片色”没有成为色带环绕石头,那么还是有很大可能通过色根将翠色伸展到翡翠内部,形成色的大面积扩散。
3、过渡。
翡翠原石的色根慢慢过渡比较好,不能瞬间过渡。
色根慢慢过渡,则色根扩散得较均匀,看起来赏心悦目。
如果色根瞬间过渡,一边颜色浅,另一边颜色深,则色根出现得太突然,看上去像是“瑕疵”一样。
以上就是翡翠原石中色根的讲解。观察赌石的色根比观察成品的色根要难上许多,不仅需要知识技巧作为基础,更重要的还是经验的积累。今天只是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了一下,想要更深入的了解,还需多看多学多思考多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