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历史上,最著名的一块赌石是“和氏璧”。
相传在二千年前的楚国,有一个叫卞和的人,他发现了一块玉璞,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两位国君,国君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。卞和无腿走不了,他抱着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。
后来楚文王知道了,派人拿来玉璞并请玉工将其剖开,结果得到了一块极品玉石,这块美玉便被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后来这块玉被赵惠王所拥有,秦昭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,以后便有了“价值连城”和“完璧归赵”的典故传奇。汉朝时,和氏璧被雕成了一个传国玉玺,就是《三国演义》里面袁绍寻得的那块,后来到西晋,玉玺便失去了下落。
卞和如果能活到今天,一定是一位杰出的赌石大师。要知道,通过玉的外皮能看出玉石里面是否优劣是需要很深的相玉学问的。神仙难断寸玉,大师往往失手。
相玉是一种秘术,直到今天,都没有一种仪器能探测到玉石内部好坏。出土的玉石,外面又包着一层或厚或薄的皮壳,皮壳底下是什么,没有人说的清,所以行内把判断玉的过程称做“赌石”。
▍那么赌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赌石是指翡翠在开采出来时,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,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,须切割后方能得知质量的翡翠原矿称赌石。
未经过加工的翡翠原石称为“毛料”。在翡翠交易市场中,有可能满绿的毛料称为“色货”或“色料”;绿色不均匀的毛料称为“花牌料”或“花色”;无种无色没有价值的毛料称为“砖头料”;整体都被皮壳包着,未切开,也未开窗口(也称开门子)的翡翠毛料称为“赌石”,或称“全赌石”;开了窗,但仍有比较多的皮壳包裹翡翠的毛料称为“半明料”或“半赌料”;切开了或完全没有皮壳的毛料称为“明料”或“全明料”……
一般仅从外表,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。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,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“宝玉”还是“败絮”。因而买卖风险很大,也很“刺激”,故称“赌”。赌赢了利润很大,所以这种生意从古到今历久不衰。
传说缅甸玉石商人赌石一般不敢亲自在场,而是在附近烧香、求神保佑。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,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;如果切开赌石后是一块砖头料,就会倾家荡产。
所以,门外汉最好不要轻易尝试。有的外行人不懂,花钱买了一个石头,连“赌”的机会都没有就败了。虽说“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!”但还是要奉劝各位,没两把刷子,不要瞎买赌石,一般情况下都是摩托变不成,单车也没了!
翡翠原石哪里买
▍东方珠宝城·瑞丽
云南瑞丽,中国的东方珠宝城。它是中国最大的翡翠毛料交易地,每年翡翠市场毛料量的90%都是出自瑞丽,从而赢得了“玉出云南,玉从瑞丽”的美誉。然而,在瑞丽江的东岸,有一个国家级的边贸口岸——姐告,它因是瑞丽江对岸唯一一块“飞地”而被称为“天涯地角”。
▶ 姐告
姐告是傣语,被翻译为“旧城”,是中国和缅甸的边境陆地交接处,为了促进中缅两国经济的友好往来,国家在姐告设立了“边境经济贸易区”。
繁华热闹的玉城及周边,是最大的玉石交易中心,每年吸引成千上万中外游客来此淘石。中缅贸易在此随处可见。各类宝玉石交易,每天都在讨价还价中进行,大多数缅甸商人中文说得很好,沟通完全没有障碍。
玉石市场的繁荣,让姐告边境贸易区散发着勃勃生机,也让每个来到姐告的游客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的文化魅力。
▶ 夜市
德龙夜市,每晚7点到10点开放,现今瑞丽城中,翡翠原石交易最热闹,地段最繁华,原石数量、交易量、交易额最大的市场,集结了众多国内和缅甸玉石商人在此做买卖。整个瑞丽城,除了这里,再不会出现第二个如此人山人海、摩肩接踵的景致。
可以说,来瑞丽买原石,没去夜市,就是没来瑞丽。
▍中华翡翠毛料城·盈江
盈江境内有31条通道通向缅甸,距离缅甸北部翡翠毛料圣地帕敢仅250公里,是中国距缅甸毛料源头最近的陆路口岸,也因此成为了“翡翠毛料城”。
现今盈江翡翠原石的数量及品质并不及瑞丽,但其玉石毛料公盘却很有名,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翡翠商人和爱好者来此参加公盘拍卖。▽
在盈江县城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玉石毛料,人人都会鉴赏美玉。但“赌石”却不是人人都能拿捏得好的。
来盈江做玉石生意的人很多,除了外省的,还有大批缅甸人。街上随处可见缅甸玉石商人和他们的店铺。
盈江的翡翠珠宝夜市,一个夜晚比白天热闹的地方。一到晚上,就会有很多的翡翠珠宝卖家和买家,来这个地方 “搏一搏”!
“慧眼识玉”,小电筒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。来赶集的人都会自带小电筒,趁着夜色,靠那一束光熟练地挑选玉石。
这个夜市就是盈江珠宝行业的一个小缩影,来夜市挑选毛料的人,有单位上班的职工,也有珠宝商,还有游客。都想来体验一番“赌石文化”。
热闹的夜市,放眼望去,只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琳琅满目的翡翠成品、毛料中穿梭。
仅凭一双眼睛鉴定翡翠原石的能力,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,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。珠宝界有一句话:赌石如赌命。赌赢了,一夜暴富;赌垮了,倾家荡产。
▍滇西南赌石小镇·腾冲
到腾冲,很多游客除了旅游观光,还会去体验一把赌石文化。赌石+翡翠=腾冲,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如此。
“一刀穷,一刀富,一刀披麻布……”在腾冲,大到几吨,小到拇指、鸡蛋大小的赌石,充满了神秘和风险,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。
腾冲,处处流传着跌宕起伏的赌石故事:一个翡翠商人花了80万元买下一块赌石,切开后发现石头品相不好,为了少陪一些,以20万元将其转手,买家为了降低风险,邀约5人合股买下这块料子,最后的结果竟是每人赚了100万元;还有一位港商,花4000万港币买下一块石头,切开以后竟只值2万元,最后,这石头变成了展览馆中的一件展品……
随处可见翡翠卖家,随处可见或黄或褐或黑的赌石,随处可见佩玉之人……600年来,腾冲人传承着祖辈的翡翠手艺,赌石也在历史长河中跟随流淌了600年之久。翡翠文化,早已成为腾冲的一种文化印记。
赌石,因其内部的变幻莫测而神秘,也因其未知性而让人充满遐想。在云南的瑞丽、盈江和腾冲,处处可见“一个疯子买,一个疯子卖,另一个疯子在等待”的有趣画面,这种看似视金钱如粪土的行为,却又怀揣着一刀暴富的精神理想,在普通人眼力,这些赌石人就如疯子一样进行着一种神秘的疯狂买卖。也许是因为保持了神秘和未知吧,乐趣才永远持续了下去。